发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势,构建多能互补融合的清洁低碳供能体系
—— 2022-12-16 ——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在浙江省能源业联合会第七届能源良渚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气候变化与能源科技创新》。

高翔表示,2022年7月,联合国发布了《2022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强调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的严重性和规模程度,数以亿计的人仍然用不上电,需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部署,需大量投资实现能效的提升,2021年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温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减污降碳始终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话题。

高翔提到,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未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全球年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全球温升加剧气候风险,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气温上升1.1℃,已面临着随时触发5个危险气候临界点的风险(分别是:格陵兰岛的冰川崩塌、西南极冰川崩塌、广泛的多年冻土融化、拉布拉多海对流崩溃、热带珊瑚礁大量死亡),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将可能增加引爆更多气候临界点的风险。南极“末日冰川”融化速度加倍,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气候变化是世界自然遗产的头号威胁,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挑战。

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仍占重要地位,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支撑能源安全前提下实现“双碳”目标,世界各国积极制定能源转型战略、低碳政策/规划、绿色金融计划等,不断引导推动能源科技与装备的创新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能源供应体系世界最大,形成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2022年8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等多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

发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势,并统筹考虑电能、热能、化学能转化及储能特性,构建多能互补融合的清洁低碳供能体系,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高翔盘点了国内外在能源转型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光伏发电、浮动光伏、光热发电、基于光热协同的太阳能有序转化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与化石能源耦合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有机固废热化学转化制取零碳燃料、储能、氢能、化石燃料利用碳减排技术路径、煤炭高效发电、富氧燃烧技术、生物质/有机固废发电技术、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生物质钙基化学链气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高效低能耗CO2吸收剂开发、烟气污染物与CO2协同减排、用火车从空气中捕集CO2、阳光和空气直接制取碳中和燃料等等。

同时分享了目前新型能源体系已取得良好成效的应用案例。浙江大学能源学院聚焦“双碳”战略,凝练重点方向,在碳基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氢能与储能、生物质/固废利用、太阳能利用、先进能源动力系统、制冷与低温、智慧能源等重点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能源科技与装备的创新发展,在嘉兴光伏产业、临安青山湖光热发电综合实验平台、杭州台州等地的“零碳”智慧园区进行分级试点。

高翔认为,结合我国“双碳”目标和我省能源结构现状,要构建多能互补融合的清洁低碳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仅作读者参考,若稿件有涉及侵权或对内容有任何质疑,请立即与本公司联系,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